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沈光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问梅消息

2015-07-29 11:09:48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朱良志
A-A+

  我很荣幸,能在当代著名花鸟画家沈光伟先生画册出版之际,获读这部画册的部分作品。很多天里,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,竟至于痴迷。

 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。就画家个人来说,反映出其壮年变法的脉络,在先生所出的画集中,这是一本最能反映他的实力的作品。他的艺术表现更加细腻而成熟,主题集中,内容丰富,信息量也很大。对于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来说,在艺术水准上,这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作品集。这位出自己故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门下的花鸟国手,绍续前修,别出机杼,开辟了更广阔的艺术天地。我这里还要特别说的是,它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意义。这是一部能反映艺术教育家本色的画集。沈先生是山东艺术学院的教授,长期从事艺术教育,此册所录大都是带领学生外出写生的作品,因此它不是简单的个人作品集,而带有鲜明的“对话”的痕迹——与学生对话,与自然对话,与自己的心灵对话。画册的大多数作品思力深厚,一如他说:“以求神合,昼夜如痴,始得其奥。”但又娓娓道来,

  每一幅画都在努力给一个说法,交代构思之原委,用心之方向。画中的题跋以极简省的文字,托出思考的脉络。画集显示出沈先生高尚其事、谨慎用心的特有气质。我几乎能感觉到他笔触中流动的虔诚,没有草草应付,而是用心吟哦。他视画道为神圣之门径,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自己的心灵,也向对话者呈上通灵透澈的心语。

  画集中的作品大都是画家多年写生的感知、感受和感动。先生自题“春在枝头已十分”语,别有深意,我以为乃本画册点题之语,这与禅家思想有关。禅家有“尽日寻春春不归,芒鞋踏破陇头云。归来笑捻梅花嗅,春在枝头已十分”的诗,意思是,“春意”就在你的枝头,就在你的心头,不须放着自家春色不顾,热衷去跟风,去追逐,那样必然徒劳无果。禅家认为,重要的是自心的证悟。沈先生这部写生集,以“寻春”为其主旨,不是寻找外在的春天,而是发现自己心灵的春意。他以花鸟画这一传统的微妙样式,传达生命的感悟。

  沈先生所用“写生”二字,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称谓之一,它与禅家“寻春”之意倒有相通处,与西方意义上的写生完全不同,与其说是“写”,倒不如说是“泻”,将自己内在生命感受直接“泻落”出来,并不是外在形式的摹写。不摹写物象,不代表不重视物象,更不代表暗中扪摸,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强调直接面对世界,让世界唤醒内在生命的声音。所谓“遍寻句下皆是妄,不如抛却去寻春”。沈先生似乎正是这样做的,他说自己每到春天,总要带学生出去写生,南方的花香扑地,北方的大壑春深,都曾留下他与学生的足迹。寻春者在这里寻找春天的足迹,体味春天的消息,也揣摩心灵中的“无尽春潮”。

  “春天来了,多么好”,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,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,我觉得此画册中的大部分作品都荡漾在这欢喜中。沈先生深领禅宗平常心即道的意旨,他的画没有一丝忸怩,没有今之画坛有见的无病呻吟和耸着肩膀的作派,他用平实的笔法,创造平和的境界,传达平凡的感情,但鉴者却于此获得一种说不出的感动,因为它触动了人生命深层的“平常”——就像赵州大师茶碗中所荡漾着的那种平常。

  册中有一幅立轴,画的是丁香花,上面的题跋写道:“春天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,丁香花闻到了,春天的气息悄悄地萌动了。”几个“了”字,将春天到来的喜悦活泼地托出,而其“闻到了”一语似暗含禅家境界。一日,宋代诗人黄庭坚去拜见祖心禅师,祖心一时高兴,道:“只如仲尼道‘二三子以为隐乎尔无隐乎尔者’,太史居常,如何理论?”黄庭坚正准备回答,祖心制止他:“非是,非是。”黄庭坚不解。两人接着到山间散步,当时正好木樨花开,清香四溢,祖心说:“你闻到木樨花香吗?”黄庭坚说:“我闻到了。”祖心说:“吾无隐乎尔。”黄庭坚当下大悟。没有人遮蔽自己,荡涤心灵的尘埃,才有木樨花香。读沈先生画册,时时有他真“闻到了”的感觉。

  沈先生的画,正有这一无遮蔽的生命馨香。他的一幅名为《舞者》的画,画的是案头的一盆红掌兰,他有这样的体会:“每日与之相望,总有些感动在心中,物有情耶?人有意耶?世间事大多都是美好的,美在平凡的生活中,美在自己的心里。”其实,整部画册似乎都陶淑在这气氛中,他哪里是在传递春天的花事,而是在传递一己生活的美意、生命的悟意。画家借红掌兰的舞,跳着自己的生命之舞。画的下半,用极娴熟洗练的笔法画出几片墨叶,彼此缱绻往复,俯仰相恋,而若隐若现的两枝高高跃起,两片红色点缀,如仙鹤起舞,整个画面有一种顾盼生姿的意味,那种生命的腾踔感,让人一见难忘。

  沈先生不惟为花草写形,也为花事草情写影,写一心与万象契合之影,深沉而耐看。如册中有一幅画梨花,表现“小城春来早,一夜梨花白”的感觉,惊喜之中又带有一种生命理想的意味。北方的冬天是漫长的,一切都在消损中,人的寂寞也常常伴着时光流动。这幅画写枯枝上的绿意,梨花如幽微的光芒在闪烁,春意似乎要从画幅中跳出来。读这样的画,似乎能听到画家惊喜中的叹息声。中国哲学非常重视这样的思想。《周易》就讲“一阳来复”的道理,阳无可灭之理,关键的是生命的信心。沈先生的画无繁花渐入迷人眼的炫惑,而着力于不经意处发现生命的亮色。人脆弱而短暂的生命,需要这样的亮色来抵御坠落和萧聊。

  先生的画不重陈述,而重“发现”,有一种独特的“思”力。在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中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在我看来,花鸟画作为中国艺术中最微妙的形式之一,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,光有其形不能成其画,而其寄托也不能停留在梅花象征高洁、苍松象征伟岸之类的标签之上,花鸟画必须传达独特的生命智慧。这是中国文人艺术的通则。所谓文人画,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达宇宙人生思考之画,不像哲学家通过概念逻辑来思考,而是以图像来思考。文人画就是关于人生命智慧之画,无论是云林、大痴、石涛、八大,还是白阳、青藤等等,皆复如是。在文人画家看来,绘画其实是为了表达自己生命觉知而存。在我粗浅的体会看来,沈先生正是孜孜接续这一传统。先生是中国当代花鸟画坛的“学问型画家”,他以学问为画,当然不是以画来表现自己的渊博学识,而是以画来思考人生的问题。他深知,好的画不是悦人之目,而是契人之心。他说:“画令人惊,不如令人喜,令人喜不如令人思,令人思者谓之心画。”这个“思”,是他的画最重要的落实。在文人画的传统中,形、觉、生是三位一体的。文人画乃智慧之业,无“思”则不能自立,然“思”须建立在“觉”之上,而“觉”又必有真实生命的刺激,必直接面对外在生命(形)。思是觉中之思,觉是生中之觉,三位一体,以传生生之韵,以道天地之情。写生者,非道外在之模样,而存万象之风神;非外物之风神,乃自我生命之颖悟也。

  在这部内涵丰富的画册中,可以见出画家不凡的造型功夫,有骨力,饶风韵。画册从体裁上可分为四类:第一类是折枝画;第二类是长卷;第三类是扇面;第四类是立轴,除了梅之外,还有他喜欢的高山杜鹃、玉兰、金银花等等。体裁的多样化,沈先生兼擅多能于此可见,四体之形不同,然所取之势又相通也。

  观其画势,以草篆奇字之法为之,颇得中国画“书法性线条”之秘意。居于画册最前者乃折枝画,颇染宋元折枝花鸟之遗韵。或有一枝纵意飘落,中间若断若续,终然如百川汇地,滉漾为势,最可近人。又有近前一枝横横铺出,才出处疾,转而为徐,徐徐处忽然疾起,疾起处徐徐落下,顿挫流转,真是惊心豁目。他的笔势流衍,神出鬼没,是拖出?是扫出?又是砸出,有时是重重地砸,有时用力地拖,你沉浸在他的拖意中,忽而又悠然地点,轻轻地敷,淡淡地出,将你奔越的心绾住。他的画很重尾笔,在经过一番揉搓砸染之后,轻轻地提起,浩茫不尽。收在画册中的扇面画不多,但帧帧精品。一个小小门户,张一片大乾坤。扇面画因其形制特殊,最不易为,必有奇警构思,方

  有理想效果。如一帧扇面,画泰山木绣球花,此极凡常之物,在他的手下却转出风姿绰约,极尽藤势,藤不作缠绵依人之态,颇膺豪逸之姿。他的画善对比之法,有一扇面画蕉荫藏花,蕉叶铺天盖地,在一缝隙处,有一小小朵儿,莞尔其容。他的长卷之作多为梅花,颇重“卷”势。梅花长卷,多有数米,然惟取一枝,不画全部,更无梅林之作,俨然“长卷折枝”也。往往一枝偃蹇,腾而上,探而下,起伏腾迁,隐隐画莽莽苍天、浩浩流云,将一枝梅花放到苍天之中,真是一枝寒梅,随云飞度,这就是我所谓“卷舒苍翠”之“卷”也。或涂轻红,或染微绿,冷淡娇艳,极具浪漫态度。此消息者,万物复苏之消息也,阴阳互荡之消息也,亦是画家内在生命之消息也。观其画,如听笔

  吃纸上,起涩涩之声。他的立轴画又重“立”势,明人李日华曾画一竹画,自跋云:“其外刚,其中空,可以立,可以风,吾与尔从容。”这个“立”字最难得。沈先生的画不失北地硬朗之风,但他不追求张拳搏击之力,而著健朗清灵之气。他的画常有独立苍茫之意,往往是一笔横空而来,由下部忽忽跃起,直直地撸向天际,又轻轻地抖落下来,这般分际,真云中飞鸿落尘寰,大开大合。他的画还追求“舞”意。他有一组四幅立轴,几可一屏,虽各各姿态,要亦统之有元。此四幅似如双人舞之流程,第一轴取倾斜之态,右侧拥左势,几笔勾出,第二轴取伴势,从容之舞也。第三轴取缠绵之态,一人如入怀抱,最可依人。第四轴取羞态。这般消息,非细腻体知而不易得。

  我初读沈先生画册,读到“问梅消息”四字时,心中一亮。它使我想到艺坛一串美妙的故事。丁敬曾作一方“问梅消息”印,赠画家李方膺。方膺晚岁有梅诗云:“写梅未必合时宜,莫怪花前落墨迟。触目横斜千万朵,赏心只有两三枝。”丁敬感而以“问梅消息”印道心印之妙,问梅乎?问人乎?金农晚年居扬州,与汪巢林相善,汪善画梅,晚年目力不济,尚有梅作,金农以“肉眼不开天眼开”慰之,并以好友丁敬“问梅消息”一语问候同道。此般心迹,深永可味。今沈先生以此名其梅花册,想来寓意极丰,我虽未得确解,却引起我探知的浓厚兴趣,他日若有缘得见先生,当面请解,或可遂心中之愿也。浅疏如我,不通画事,在此放胆乱语,不当之处,恳请沈先生并读者诸君谅之。

  朱良志于北大燕南园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沈光伟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